English

无锡国企奏强音

1999-10-14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朱庆 本报通讯员 刘川 杨建 我有话说

在全国较早步入市场经济运行轨道的无锡市国有经济,今天依然十分硬气,连续十多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工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率达13.3%,净资产利润率7.8%;85%的产品升级换代,形成了一大批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首批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公司制改造企业,平均以1元的国有资本控制了1.72元的社会资本。国家级新品开发数和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居江苏省之首;1/3以上的产品销往国外,大中型国有企业兴办的合资企业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无锡国企活力四射,亮点频现,首先是股权多元化的公司制改造带来的先发效应。自1994年以来,无锡市国有企业选择股权多元化为制度创新的突破口,实施了股份经营、引资嫁接的公司制改造,目前已有57家大中型国有企业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股权的多元化增强了国有资本对社会资本的控制力,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增量资本。无锡小天鹅公司1993年开始实行股份制改造,五年来累计募集社会资金12.8亿元,重点投产建设了洗衣机生产线改造、洗碗机、工业洗衣机等数十个项目。企业目前拥有29个控股公司、4个参股公司,以34%的国有股权控制了27亿元的社会总资产、19.3亿元的净资产。股权的多元化也推动了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规范建设。无锡威孚股份有限公司从募集内部职工股到发行B股、A股,累计募集社会资金8.5亿元,每一项重大投资和经营决策都须经过股东大会、董事会审议决策,既减少了决策的盲目性,又确保了每次决策的跟踪实施,企业投资回报逐年提高,国有资产年均递增33.3%,其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高居国内榜首,成为中国汽配领域的“巨人”。

无锡国企在制度创新的同时,坚持不懈地抓技术创新工程和市场化运行工程,引导企业改革内部组织管理体制,使力量布局向技术开发和市场营销两头延伸,变“橄榄型为“哑铃型”,从而牢牢掌握科技第一生产力和实现产品市场价值这两个“制高点”。去年又在国企中推动建立技术和营销两个“特区”,即在企业内部建立技术创新、市场营销的运行机制,并用特殊的政策对有特殊贡献的科技人员和营销功臣进行特殊的奖励。如规定建立技术特区的企业,研究开发人员的比例不低于职工总数的15%,高新技术产品的比例不低于20%,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不低于50%。去年首先确立了小天鹅、一汽锡柴等12家试点企业,今年已在面上推广。无锡机械行业采取年薪制、岗位职能制、版权制、干股制及现金和股权激励相结合等方法,鼓励科技人员进行技术创新。现在全系统已有700多人获得各类科技奖励500多万元。两个“特区”的建设成为企业吸引人才的“梧桐树”,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慕名而来,落地生根,就是以前跳出去的科技人员和营销人员也重回“娘家”,再挑大梁。

要么做“老大”,要么靠“老大”,通过培育大集团、推进大配套实施对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构筑现代工业的新框架。无锡一方面排出产业关联度大、市场前景好的大产品和具有明显核心能力、带动性强的大企业,积极扶持,通过资产重组和政策引导,促进存量资产和增量投入向他们加快集聚,培育了诸如小天鹅集团、威孚集团、山禾集团、庆丰集团等一批在国内同行业具有领先水平的国有大企业。目前,这些优势企业和企业集团的资产和实现利润已占全市国有工业比重的70%以上。无锡纺织业在压锭重组后建立了中国最大的集产业用布、装饰用布、服装用布为一体的庆丰纺织集团。在全国的纺织行业普遍处于低迷状态时,无锡纺纱却成为连年利润超亿元的“摇钱树”。另一方面,无锡市引导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把目光瞄准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大产品、大工程,寻求配套协作。市委市政府则积极搭台,多次组织“专业化协作配套万里行”,率领企业南下、北上、西进,敢于跨越“高门槛”,热衷于“攀高亲”。通过配套挂靠,一大批中小企业获得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目前无锡仅为汽车业配套的生产厂家就有100多家,生产的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增压器等25个大类1000多个品种,不仅进入了“一汽”、“二汽”、“重型汽车”等国内最大的8家汽车集团,并且部分填补了国内空白,替代了进口。这个大配套中崛起的产业今年前8个月的销售就超过20亿元,成为无锡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增长点之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